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什么是“救命神器”AED

大家应该还记得2015年的无锡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当时的国际马拉松赛场上三万多参赛人员共同经历惊心动魄的10分钟——北京时间9:17,半马20.3公里的时候,一位选手突然倒地,1分钟后第一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确认选手已无呼吸及其他反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CPR);9∶19时第二名救救人员赶到,替换第一位救护人员实施CPR;9:20,救护人员携带AED到达现场,为选手进行电除颤,1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随后救护车到达选手被警察劝阻进入救护车送往医院。大家肯定很好奇,在急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AED是什么吧?AED应该如何应用呢?下面就来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想要知道什么是AED,需要先明白什么是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由于心脏功能突然停止,患者大动脉的跳动声音消失,致使身体内各重要器官出现缺血、缺氧而导致的死亡。医学上将这种死亡称为猝死,我国平均每年要发生高达55万例,其中,近90%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区域。对于心跳骤停患者来说,4分钟内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资料显示,心脏骤停患者早期85%~90%是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早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就降低7%~10%。心肺复苏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猝死者最有效的手段。
AED主要用于陷入昏迷且心脏骤停的突发患者,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摸不到大动脉波动,心脏跳动的声音消失,继而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等情况都可使用AED仪器。因为这类患者处于心律失常状态的时候,虽然心肌还有活动,但是却无法将血液输送到全身,需要通过电击进行矫正。AED和传统的除颤仪器相比,其最大特点是无需使用者具备高水平判读心电图能力,只要根据语音指示,接通电源,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一般非医务人员在接受4小时学习演练,都能完全掌握。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讲,AED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
2003年,美国开始实行公共场合应用AED进行抢救的措施,我国是到2006年才有了第一台AED机器,目前很多大城市在地铁、火车站、健身中心、商场等公共场所都备有AED,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但是,公众对AED的知晓率仍然较低,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也不高,很多人不会用、不敢用,这就导致“救命神器”沦为一种昂贵的摆设,无法真正起到救命的作用。
那么,AED仪器究竟如何使用呢?可分为4步——
第1步:取出AED,快速拿到患者身边,按下机器上的电源按键。解开患者衣物,使前胸完全暴露。
第2步:将机器上预连接的电极片按照语音指示粘贴到被救者身上,其中一个电极片放在患者右肩锁骨下方,另外一个放在心脏下方。
第3步:连接电极片后,机器会自动提示:“正在分析”,如果探测到可电击心律,AED会根据当前患者类型自动充电到预先设定的能量值。在充电的同时,心律分析继续进行,充电过程中,系统发出充电提示音。充电完成后,设备前面板上的电击按键开始闪烁。语音提示:“请远离病人”,然后按下放电按钮。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一定要疏散患者身边的人群,同时,所有可移除的金属物体都应从患者前胸去除,确保胸前没有异物。
第4步:在放电完成后,根据语音提示的节拍进行心肺复苏,并且按照机器提示操作直至专业人员赶到。如首次除颤后患者仍未恢复,机器会自动逐步升级电击能量,展开第二、第三次除颤,重复上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