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浅谈2015版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的体会

心肺复苏术(CPR)是对心搏骤停患者的现场急救措施,是抢救生命最关键的技术和方法。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与实践检验,老版的心肺复苏术对于第一目击者在危急状态中很难正确有效实施,为此国家红十字协会出台2015版国际新标准心肺复苏术,我们依据新标准对全体新生进行理论与心肺复苏模拟人培训,注意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使学员能在复杂环境下迅速进行伤情评估、正确决策和实施初步急救,采取做中教,做中学,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短期培训后掌握2015心肺复苏术,从整体效果看,学生对急救复苏技能的掌握情况令人满意。

1 理论学习

通过PPT,首先通过案例导入本节内容,因心脏猝死的名人照片,新闻案例,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猝死,猝死时最有效的施救手法,增强学生学习心肺复苏挽救生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第一目击者,黄金四分钟,给出几个时间的要求:一般认为,心脏骤停在4MIN内开始复苏者多能获救,而超过10MIN者几乎很少存活,因此,要求第一目击者一定要分秒必争,及时判断和正确处理。正确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心肺复苏。熟悉2015版心肺复苏,掌握操作程序,虽然理论学生不爱学,但是心肺复苏实践操作前掌握必要的理论可以节省实践前的准备时间。但是单纯的讲解效果很差。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边看边讲,看完后让学生间模拟操作。操作前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理解就行了,明白2015版心肺复苏采取CBA的序列进行。C—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循环),A———打开气道,B———口对口人工呼吸,通过讲授让学生明白进行心肺复苏的前提是发生心脏骤停,因而必须学会识别心脏骤停,学会通过判断生命体征来识别心脏骤停。通过讲授心肺复苏三大原理,让学生明白三者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让操作步骤自然呈现,并且让学生能够铭记于心,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避免因遇到突发状况慌乱而忘记操作步骤,为接下来的操作实训打下基础。把学生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选举产生一个主持人,给10~15分钟的开放互动时间,组员讨论总结整理教师讲过的有关心肺复苏理论的重点内容,并由主持人代表抽取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按心脏骤停原因设计的病例:如冠心病、溺水、电击、有机磷农药中毒、窒息、创伤等。每组根据抽取的内容展开有关此病例的心肺复苏及抢救重点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组的主持人代表发言阐述本组关于抽取病例的心肺复苏抢救重点,发言结束后其他组进行开放式提问或补充。所有组发言结束后,教师就所有设置病每例进行简单总结,对不正确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就各个病例提出建议。经过上述理论课程的铺垫,学生非常渴望在高级心肺复苏模拟模型上操作,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 教师示教+实际操作

点击下面图片了解产品详情

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

由教师按2015版心肺复苏流程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具体操作一遍。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判断昏倒的人有无意识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叫“来人啊!救命啊!”→迅速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并放在地上或硬板上→判定病人有无呼吸→判断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如无,马上进入→胸外心脏按压30次→检查口鼻有无异物→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吹气2次,连续5个循环→检查生命体征是否恢复→复苏成功,进一步生命支持,扣好衣扣,取合适体位。这种教学法并没有把理论和实践完全分离,做到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论。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学生临床综合处理的能力。在模拟现场,让学生有仿真感觉,如身临其境情景体验,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促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准确处理临床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了这项操作技能。利用模拟人练习,经过理论、多媒体、教师演示等,学生对利用模拟人操作已经跃跃欲试。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去分组在模拟人上操作。结果电子屏上的提示,让一部分学生认识到了不足。虽然看起来简单,听起来容易,但是操作手法不经过实践是很难掌握到签到好处的。分组并且每个小组互相评比,让学生在竞赛中学。通过这种模拟,让学生体会到抢救成功的成就感,体会到失败就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完结。从而不但大大提高来了同学的兴趣和热情,也增强了他们救死扶伤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