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CPR590液晶彩显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YJ/CPR590 液晶显示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CPR590
 


社会发展进程中,意外伤害事件以及突发事故频频发生,此类事件有突发、不可预测、现场混乱、伤员病情复杂难以判断等特点。面对这样的事故,正确的院前急救手段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小人员伤亡与事故伤害,避免对伤员的二次伤害;不及时或错误的院前急救会错过伤员最佳抢救时间,造成不必要的后果与伤害。有研究显示,伤害死亡者中大约有一半死于事发现场,主要是由于现场救治、搬运不当,后送延迟等因素导致的不必要后果,而其中约1/3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力军且具有良好的知识承载能力,应当具有一定的院前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手段,做好作为“第一目击者”的职责。而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人员,有着基本的医学背景,更应该承担起院前急救的职责。但研究表明,医学生急救观念薄弱,缺乏一定的急救能力。深圳某医学高校针对校园常见的突发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1078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不知道应急处理的常识,大体了解应急常识的同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却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法,如受访学生在人工呼吸过程中有着76.9%的高错误率,60%以上的受访学生不知道中毒症状处置有催吐、导泻等急救措施。现阶段对大学生急救能力的研究较多,但是很大一部分仅是片面的研究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没有对其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无法科学地得出提高大学生急救能力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医学生的具体急救能力现状以及研究提高医学生急救能力的措施,本研究着手于研究医学生急救能力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可更加有理有据地提出使医学生急救能力提高的方案,摆正医学生的急救观念,在院前急救现场充分的发挥医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国家培养优秀医疗人才做出贡献。灾害现场救援应掌握的初级急救5项基本技术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本调查问卷中也涵盖了这5项基本技术。从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烫伤处理等方面作对比,医学生急救能力远高于一般大学生,如了解烧伤的急救方法的医学生为73.6%,而了解烧伤的非医学生仅为31.3%;医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的位置的正答率为38.9%,而非医学生正答率仅为8.9%。谢蕊等人对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急救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心肺复苏术掌握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心脏骤停、猝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非常危险、急迫的急症之一,它可能随时出现在学校、家庭及其他任何场所,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作为急救的抢救手段。研究证实,我国约70%的突发心脏意外患者死于现场急救,以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本研究显示医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的位置的正答率仅为38.9%,掌握正确心肺复苏的医学生人数不到2/5。总体而言医学生急救能力平均得分相对较低,达不到能够规范进行院前急救的标准,医学生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是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实施应急现场救援的主力军,高校应加强医学生急救能力方面的培养。研究表明2015级医学生急救能力得分与2016、2017级医学生急救能力得分有统计学差异,且多因素分析结果中年级为对急救能力得分贡献最大的因素,这说明高年级医学生对急救能力掌握程度明显升高。覃思等人对穗港澳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也有相同的发现,这与学校开展课程安排有一定联系。同专业医学生高年级急救能力水平远高于低年级可得出学校对于低年级学生关于急救能力相关方面的授课少。同样可能作为“第一目击者”参与急救现场救治的医学生,低年级同学也应拥有正确的急救观念与充足的急救能力,建议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过程中尽早开设急救能力相关课程,以免低年级学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好院前急救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多因素分析研究中,越渴望了解急救知识的学生、越愿意在可能接触危险因素前做好安全措施的学生其急救能力越强,也就是学生的急救观念是急救能力重要的影响因素,政府和学校对医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时可侧重以上方面。培养医学生急救能力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急救意识的教育,政府与学校要提高社会的救人意愿,就应该从观念开始进行改变,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本研究还发现在遇到困难与干扰时压力越小的学生其急救能力越强,表明医学生急救能力还与学生本人的心态有关,学校可针对该方面开设一些心理辅导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心理素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医疗人才,把事故的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