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为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用口咽通气管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观察

为了探讨用口咽通气管进行通气的办法对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接受院前急救的70例危重急症患者的治疗情况与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院前急救的70例危重急症患者。他们均符合以下条件: 1)均不存在严重的外伤。2)均可耐受通气治疗。3)无晚期癌症。4)均未发生颈椎骨折。5)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采用电脑随机盲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试验组患者中,有19例男性、16例女性。其年龄为13-80岁,平均年龄为(40.25±7.38)岁。在他们中,有5例脑卒中患者,有7例药物中毒患者,有9例心肌梗死患者,有1例外伤患者,有2例急性心肌炎患者,有8例肺心病患者,有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组患者中,有20例男性、15例女性。其年龄为12-79岁,平均年龄为(40.02±7.13)岁。在他们中,有4例脑卒中患者,有6例药物中毒患者,有8例心肌梗死患者,有2例外伤患者,有3例急性心肌炎患者,有7例肺心病患者,有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急救治疗,包括进行面罩给氧、进行心脏电击除颤、进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气管插管通气,即在为患者进行面罩给氧后,用喉镜为其进行气管插管通气。用口咽通气管为试验组患者进行通气。具体的方法为: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取适宜型号的口咽通气管。按照操作规范将准备好的通气管置入患者舌根后方的位置,并使通气管的凹槽一面朝下。对于存在意识障碍或牙关紧闭的患者,可借助压舌板及开口器为其进行插管。在进行插管的过程中,应尽量分开患者的舌和咽喉壁,避免其因舌后坠而发生窒息。在插管结束后,用胶布妥善固定好通气管,然后在通气管的旁侧小心地插入吸痰管,为患者吸取分泌物。待患者恢复心脏搏动与通气后,再将其送进医院进行救治。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插管的时间、一次插管的成功率、心肺复苏的时间以及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SpO2)检测与血压检查,将血氧饱和度超过90%的时间持续2h以上,将血压高于90/60 mmHg作为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 20.0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不,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行x2检验,用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插管时间与心肺复苏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插管的时间与心肺复苏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详细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比较
试验组有23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该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65.71 %。常规组有12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该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34.29%。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2.3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一次插管的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进行院前急救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急症患者的重要步骤。对危重急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可以为其争取抢救的时间,以保障其生命安全,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进行气管插管是进行院前急救时常用的急救措施,也是一种主要的心肺复苏措施,其作用是辅助患者通气。不过,进行气管插管对操作人员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若出现胸外按压不协调以及插管困难等问题,都可降低插管的成功率,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而且,研究发现,人体大脑组织持续缺氧的时间若超过5min可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在对危重急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快速有效地为其通气,以改善其缺氧的状况。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新型的通气管,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使用肌松药、可快速帮助患者通气等优点。临床资料显,在对危重急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使用口咽通气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1)可防止患者出现并发伤,如窒息、误吸及牙龈损伤。2)可加快患者脑缺氧的改善速度。3)可提高一次插管的成功率。4)可缩短患者心肺复苏的时间。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用口咽通气管进行通气的试验组患者插管的时间及心肺复苏的时间均明显短于进行常规插管的常规组患者,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一次插管的成功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这说明,在院前急救中用口咽通气管为患者进行通气有利于提高插管的效率,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