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非医学类大学生心肺复苏认知现状调查及技能培训

随着自然灾害、各种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掌握现场急救技能突显重要。在学校里进行CPR普及教育,对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可能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院前急救普及推广形式。为了解高校大学生CPR的认知和现场急救操作技能水平,我们对哈尔滨理工大学124名大一新生进行CPR相关问卷调查和现场急救技能培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级材型专业的12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86人,女生38人,年龄17-22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对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大一新生,开课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CPR认知程度(CPR的“黄金时间”、心搏骤停的判定、CPR操作流程、胸外按压部位、按压深度及按压频率、气道打开方法、人工呼吸方法等),学习途径,学习需求,实施意愿等。发出问卷124份,回收124份,有效问卷12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
1.2.2培训方法
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为培训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适应症,心搏骤停的判断方法,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方法,胸外按压方法,心肺复苏有效指征等。采取多媒体十模拟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CPR的认知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对CPR才目关知识问答正确的人数均未超过20%,其中判断心脏骤停的重要标准回答正确人数为12人,占9.68% ;CPR胸外按压部位回答正确人数为15人,占12.10%。仅有12人对CPR的定义回答正确,见表1。
2.2大学生对实施、学习和传播CPR的意愿
大学生学习CPR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电视、网络及书籍杂志。调查发现,96.8%大学生有对CPR的学习需求,77.6%的大学生愿意实施院外CPR,  95%的大学生表示若自己学习井掌握了CPR则愿意向周围人普及CPR知识和技能。这与陆翠等调查结果相符。62.9%的大学生认为CPR培训课程应列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见表2。
表2大学生对在大学教育中设置CPR培训课程的态度
2.3进行CPR培训的效果
培训前124名大学生中仅有12人知道心肺复苏术,而心肺复苏操作成功的人数为。,培训后有106人掌握了CPR技能,考核达标率为85.48% 。
3讨论
对心搏骤停者早期实施CPR意义重大。研究发现,生存率与心脏停搏时间成反比,每延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而目前120急救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约12min,远超过4min的“黄金时间”。因此,提高第一目击者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非常必要。我国目前院前急救现状不容乐观。据卫计委统计,我国心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而全世界平均水平为2%,发达国家存活率则为60%。造成我国院前急救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认知普遍缺乏。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68%的大学生知道CPR的定义,超过80%的大学生对CPR的操作流程不清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CPR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这可能与我国心肺复苏培训起步较晚,公众普及率低有关。
非医疗专业院校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多为电视、广播、网络,同学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通过多媒体讲授,现场演练等途径来学习急救知识。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CPR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网络、书籍、杂志,有95%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向周围人普及CPR知识和技能,62.9%的大学生认为CPR培训课程应列为所有大学生必修课程。因此,把CPR设置为大学必修课,可满足大学生的意愿,少十成为在大学生中普及CPR的理想途径。
决定CPR的成功与否有多种因素,而施救者高质量的操作尤为关键。高质量的CPR可使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增加2-3倍。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有效实施抢救者人数为0,培训后,106名大学生掌握了CPR技能,占85.48%。因此提高CPR的标准化培训,有利于院外急救成功的实现。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学习与运用能力较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高,对大学生进行CPR培训有利于提高我国院前急救意识及能力,少十在普及CPR技能中发挥传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