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本科护生施行成人心肺复苏术训练成效的研究

成人心肺复苏术(CPR)用于心搏骤停时的抢救,要求简便、快速、有效。无论对急救专业人士,还是参加救生的普通公众其标准是一致的。当患者在院内发生心搏骤停时,护士通常是第一个对其施救者,有效施行CPR,是患者生存与否的关键。CPR并非是一项复杂难懂的技术,但国内外研究显示:大部分护士该项技术皆不理想,可见急救复苏训练是今后护士训练的重点。本科护士毕业实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对其进行成人CPR训练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科护士施行CPR中易犯的错误,给子指导与修正,提高其专项技能,并为今后的CPR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在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实习的2003级本科护士54名,其中男6名,女48名,年龄20-26岁。
1.2工具
应用全科医生模型人作为考核工具,考核标准与美国心脏学会(AHA)公布的《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致。此外,依据国际复苏联合会(LCOR)推荐的流程制定《本科护士CPR考核评价表》,主要考核要素有13项,项目内容与卫生部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评指导一致(表1)。
1.3方法
1.3.1根据医院实习安排,每批进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士,实习第1天在无事先告知的情况下,要求其就学校所学CPR的印象完成第1次考核。考核者对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子示范,同时发放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要求护士实习之余自行训练1周。第2周初进行第2次考核,考核后考核者与护士一起针一对操作中的缺陷进行讨论,对不当操作给子纠正和示范,要求护士根据指导现场再做一次完整的CPR练习,并在接下来的1周内进行强化训练,每天1次,1次半小时(有考核者陪同)。于第3周初再次接受同样考核。考核者为医院总带教老师,所有评价均由其执行。
1.3.2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的录人与分析,其体统计学为一法包括①描述性分析;②X²检验,如果多组X²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作两两之间的X²检验,并同时对α界限值作相应的矫正。
2结果
2.1 3次考核达成情况    本研究受测的54名本科护士在第1次考核中均不能顺利完成所有项目,第2次考核仅有3名护士达成所有项目,第3次考核中顺利达成所有项目人数增至11名。经趋势X²检验,所有项目达成率均表现出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考核的13项要素里,第1次考核仅“确定意识”及“求救”2项达成率在80%或以上,其余皆低于40%。所有护士“按压通气比”均错误,90%的护士还沿用传统方法如心前区叩击等。
经考核者点评及1周的自我训练,第2次考核除了“开放气道”、“吹气2次”、“正确按压幅度”及“五组循环后检查脉搏呼吸"4项外,其余项目较于第1次考核达成率皆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达成的项目中“判断呼吸”、“按压速度”、“按压姿势”仍然把握不好。
再经过讨论、指导及又1周的强化训练,所有项目在第3次考核中达成率皆明显较第1次提高(P<0.05 )。而与第2次考核相比,仅在“开放气道”、“正确按压频率”、“五组循环后检查脉搏呼吸"3项达成率上有明显提高(P<0.05 ),其余项目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第3次考核的达成率中,仍有过半项目未达80%,包括:“判断呼吸”、“开放气道”、“吹气2次”、“正确按压幅度”、“按压和通气比”、“每次吹气使胸廓抬起”及“五组循环后检查脉搏呼吸”、其中“正确按压幅度”和“每次吹气使胸廓抬起”2项达成率仅42.6%和59.3%。
2.2护士易犯的操作错误归类
考核者利用观察法将护士易犯的操作错误归类如下:①开放气道时,手的放置位置不正确。②判断呼吸时,护士面朝模型脸部而非胸部去听、看、感觉。③未能正确触及颈动脉。④吹气方法不正确:吹气时未完全罩住口部致潮气量不足;或吹气量过大致过度通气。⑤按压位置偏低,按压深度把握不准确。⑥按压时肩、肘、腕未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未能与身体长轴垂直,手掌根部离开胸壁。⑦第2组循环后显得有点慌乱,出错增多。
3讨论
3.1安排时间、强化训练是提高护士操作达成率的有效途径
有研究显示CPR训练后知识和技术的存留会随时间而衰退,甚至部分操作技能又回落至未培训时的水平。本研究中护士亦表示学校所学CPR课程距此次考核时间有18 -24个月之久,以致几乎忘记CPR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所以安排时间反复强化和巩固至关重要。足够的训练时间,可以加强护士学习印象和促进技术进步,本研究通过考核-示范-自我训练-考核-讨论-指导(示范)-强化训练-考核的方法对护士进行CPR技能培训,所有项目达成率均随训练时间的增加而呈现提高趋势。
3.2找出难点、重点教学是提高护士操作达成率的关键
本研究提示大部分受测项目是容易掌握的,自行训练1周后即可达到技术的明显提升。但“开放气道”“正确按压幅度”直到第3次考核时,其达成率较于第1次才有明显的提高,可见此操作是护士练习过程中的难点。而第2次与第3次考核间的进步幅度,除“开放气道”“正确按压频率”“五组循环后检查脉搏呼吸"3项外,其他项目进步不大,探讨其因可见此3项技术以外的大部分操作为易懂难精,2周的训练时间并不足以使其明显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在第3次考核中,“正确按压幅度”和“每次吹气使胸廓抬起”2项达成率仅42.6%和59.3%,可见此2项技术层面及理解上似乎较有难度。尤其是“正确按压幅度”第1次考核时达成率为9.0%,第2次考核无明显提高。虽第3次考核达成率较第2次明显进步,但最后乃较其他项目偏低(42.6%),或许这项技术最难。另外,“每次吹气使胸廓抬起”在第1次考核时达成率为13.0% ,培训1周后达成率为53.7%,进步显著,但培训2周后达成率为59.3%,仅略微提高,可见此项技术较难。口对口人工呼吸应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大于1s,此次考核使用的模型容积要求达到0.5/0.6-1 L的潮气量,口角两侧漏气、肺活量不够或是吹气量过大都影响吹气效果。考核者必须注意分析找出难点重点教学,以求改进。
3.3模拟人、教材及考核者的正确选择是提高护士操作达成率的保障
CPR技术的学习与维持,几乎可全程借助于模拟人的训练来达成。本次研究多数护士表示,学校教学训练的模拟人简易,甚至没有影响学习。目前先进的模拟人拥有更为客观的定量评估系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辅助工其,应创造条件购置。多数护士还表示,学校CPR教材与现实标准脱节,以至于考核中所有护士“按压通气比”均错误,90%的护士还沿用已经过时的知识和技术,如心前区叩击等。因此要求学校的教材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此外,考核者应及时更新观念,提升知识与技能,与临床接轨。以“正确按压位置”为例,观看学校CPR教材,多是教导按压位置是在剑突上二横指,护士依教导方式施行按压时,常造成位置偏低。本研究中考核者根据《指南》中要求的按压部位为胸骨下半部、双乳头间实施指导,再经考核,护士的正确达成率明显上升,最后甚至可达98.1%。因此,建议学校与临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思教与学的策略,并时常钊一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交换教学心得与意见,避免教学与临床脱节,以提升CPR教学的成效、
4小结
    CPR操作易懂难精,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容易忽略及犯错的项目与技术,定期对护士CPR技术做重复示教,加强护士存留技能。建议相关部门统一组织考核者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教导学生。同时要更新CPR教材与训练工其,使用有记录功能的模拟人用于训练。本研究的时程受限于护士在急诊科实习的总时程,故只作短期的教学研究分析。以二周为训练与考核间隔时间,无法采用双重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自身前后比较)的方法对训练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及跟踪,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