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心肺复苏培训师 医者的必须角色

心脏骤停是一类直接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急症,约80%发生于院外,家庭成员往往是第一目击者,向家庭成员普及心肺复苏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保证。英美等国因其民众心肺复苏普及率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为28.7 %;而我国民众依赖医院或被动等待“120”等急救车的到来,生存率不到1%。基于我国现状,靠专门机构普及心肺复苏不现实,调动社会各方因素深入发掘普及潜力显得尤为重要。从事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理应率先带头,传授心肺复苏普及的可行方法。
有调查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发生4分钟内给予心肺复苏,并于8分钟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可达到43%。当亲人或朋友发生心脏骤停时,79.0%的居民愿意对其实施心肺复苏进行抢救;而当陌生人发生心脏骤停时,仅有29.9%的居民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由此可见,以家庭或以亲情为纽带,进行心肺复苏普及,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而且将极大地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实施率,切实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然而,我们曾对万名医务人员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的人将心肺复苏传授给其家庭成员。对此,笔者所在科室建立了“以一带五”的心肺复苏普及考核举措,即每名医务人员都是一个传授心肺复苏的执行者,要对其身边的至少五名家庭成员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普及。科室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医务人员普及心肺复苏的活动予以登记并记入科室评优等活动,激发了医者心肺复苏普及意识,收到良好的反馈。
为此,笔者倡导在心肺复苏的普及中,建立“医者是主教员、家庭成员是主对象、医院是主官”的“三主”心肺复苏普及模式。通过医者传授亲友心肺复苏这种以点带面乃至“滚雪球”的方式,突破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的瓶颈,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普及之路。
心脏骤停发生时心脏停止收缩,失去排血功能。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家庭成员,首先应识别心脏骤停,即一翻(翻眼皮看瞳孔固定),二摸(触摸颈部无动脉搏动),三呼(呼叫无反应回声),四观(观察胸廓无起伏运动)。当明确心脏呼吸骤停时,可以采取下述方法急救:心前叩击:距患者左胸前乳头部位40-50cm垂直叩击2-3次;胸外按压:双手重叠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以100次/分-120次/分按压;仰头举颊:一手下压前额,一手于颈后向上用力;人工呼吸:捏紧鼻孔并用双唇包住口吹气,每次吹气时限1秒观胸廓抬起,频率8次/分-10次/分;腹部冲击:双手掌重叠掌根置于患者上腹部,快速向内向上施力冲击数次。
    我们呼吁,1名医生培训5名-10名亲朋,我国200万医生即可让1000万-2000万人掌握家庭自助急救的基本技能,以此构建一个家庭自助急救、社区干预急救、"120”专业急救、医院高级急救“四位一体”的急救模式,以提高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