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心肺复苏机和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心脏骤停(CA)是临床上最危重的病症之一,心肺复苏(CPR)的研究和实施已进行了数十年,但院外CA患者的存活率仍然很低,平均约6%,专家呼吁我国CPR技术履需现代化、规范化及法制化。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在38例CA患者急救中进行早期气管插管和使用AutopulseTMMODE100心肺复苏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本组为120接诊的院外CA患者,排除自杀、脑出血、动脉瘤破裂、心包填塞、消化道出血、吸毒过量、终末期疾病等拟诊为心脏性猝死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心肺复苏机+气管插管)和对照组30例(人工按压+气管插管)。观察组男28例,女10例;年龄(54. 4±10.1)岁;初始心律:心脏停搏21例,室颤/室速13例,无脉电活动4例;口击者进行CPR 12例;电复律28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3. 8±9. 7)岁;初始心律:心脏停搏16例,室颤/室速11例,无脉电活动3例;目击者进行CPR 8例;电复律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A时的初始心律、目击者进行CPR、电复律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一旦被确诊CA,第一目击者立即行常规CPR,其他复苏人员快速准备AutopulseTM100型自动心肺复苏系统予以自动心肺复苏。同时由120医生给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具体操作方法:将患者衣服全部剪去,平卧于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板上,要求患者平卧在系统板中央,并且患者的腋窝对齐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板的黄色定位线,患者体位正确后,把LifeBand胸外按压带将患者的胸腔围好,开启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系统将自动根据患者的胸腔尺寸调整组件并给予合适的心脏按压。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2min后暂停,检查心脏节律,判断时间<10 s,若为除颤心律则完全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执行。AutopulseTM100型自动心肺复苏机操作数据:频率100次/min,深度为胸廓厚度的20 %,一个按压周期平均分配为50%的胸廓按压期和50%的胸廓舒张期。对照组:为人工按压、球囊连接无创正压而罩辅助呼吸,入院后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按压方法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执行。参加心肺复苏机CPR和徒手CPR操作者均为同一批医护人员,都接受过规范CPR技术培训。其他处理: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均给予建立双静脉通路,主要用药有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碳酸氢钠、多巴胺、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等。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各项功能恢复状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脏骤停的有效治疗措施,持续胸外按压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由于CA事件的突发性,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min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关国心脏协会采用“生存链”表明其时间的紧迫性即:早识别和启动EMS、早实施CPR、早除颤、早实施高级生命支持。所以一旦CA,及时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和机械通气及早期开展高级生命支持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心肺复苏机按压加早期气管插管与传统的人工心脏按压比较表明:在自主呼吸恢复、自主循环恢复、24 h生存率、康复出院方而、心肺复苏机加早期气管插管更有优势、生存率更高(P<0.01),而出现肋骨骨折、内脏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更小。分析原因:CPR指南着重强调了按压的质量问题即尽量不中断按压,保持按压力度的稳定性。而心肺复苏机在按压时一方而能够保证按压不中断,更有效,能显著改善脑和心肌的血供,在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恢复方而存在明显的优势。另外一方而因为是全胸壁按压,力量均衡,不会产生骨折、血气胸、内脏损伤等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所产生的并发症。本研究也证明使用心肺复苏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按压(P<0.01)。再者与传统的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比,AutopulseTM100心肺复苏机按压频率和幅度稳定,减少救护人员的疲劳,弥补了医护人员不足,在搬运时可以持续按压而不必中断。由于是机电一体设计,即使在移动患者上下楼梯时,或在行进中的救护车内都无明显影响,它能有效消除可能导致冠脉灌注压力降低的按压停顿,所以它可以到事故现场进行CPR。
      对于CA停止及严重缺氧的呼吸衰竭患者,单纯依靠鼻导管吸氧、而罩吸氧或口对口人工呼吸很难纠正缺氧状态,必须进行气管插管。所以对急危重患者或CA者,及时有效地恢复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CPR的过程中,循环的恢复是基础,呼吸的恢复是必要条件,只要人力充足,医护人员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在循环复苏的同时,应尽快行气管插管(5min内),保证有效通气,改善缺氧,提高心肺复苏者的存活率、减少致残率。本研究表明观察组24 h生存率、康复出院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保证院前120及时气管插管,畅通呼吸道和有效人工呼吸,提高复苏成功率,急诊急救人员中普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技术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