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口咽通气管-鼻导管声门前给氧在心肺复苏初期的应用研究

      心脏骤停是危及生命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实施合理的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建立循环及抢救药物的使用。在基层医院,由于人力不足,医生行胸外心脏按压时,通畅气道及恢复氧供、吸痰、除颤仪准备、急救用药等多由护士一人承担,加之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在心肺复苏时,仍请麻醉科医生做紧急气管插管,导致急诊条件下气管插管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复苏初期的急救质量。2007年起,笔者尝试在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后,采用经口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至声门前输入高流量氧气代替呼吸囊-面罩给氧,待麻醉医师到达后再行气管插管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本院急诊室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76例,均符合呼吸、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按接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男32例,女6例;年龄10-76岁,平均45岁;车祸伤11例,酒后窒息1例,溺水1例,自缢1例,猝死24例(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5例、脑血管意外6例、不明原因3例)。对照组38例,男34例,女4例;年龄13-74岁,平均48岁;车祸伤10例,电击伤1例,酒后窒息3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猝死23例(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2例、脑血管意外10例、不明原因1例)。
1.2方法
1.2.1给氧方法
1.2.1.1对照组
     采用简易呼吸囊-面罩加压给氧。操作者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左手拇、食指固定面罩并紧压,使患者口鼻与面罩紧合,其余3指放在颏下以维持患者呈后仰位,右手挤压、放松呼吸囊,氧流量10 L/ min。
1.2.1.2观察组
      采用经口咽通气管-鼻导管声门前给氧。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在紧急手法开放气道后,把口咽通气管的咽弯曲部分插入口腔,当其头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将其旋转180°,向下推送至合适位置,使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胶布固定导管后粘贴于两侧颊部,然后将鼻导管沿口咽通气管插入19 cm,到达声门前,并固定于口咽通气管,调节氧流量10 L/ min。
1.2.2评价指标及方法
1.2.2.1初期复苏成功
      初期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包括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成功标准为自主心搏恢复,面色、唇色由紫绀转红润,出现自主呼吸,或经机械通气心搏恢复正常,经皮氧饱和度(SpO2)>95%,瞳孔缩小且反射恢复。
1.2.2.2  SpO2上升时间
      指从开始复苏到SpO2超过95%的时间。
1.2.2.3胃内容物误吸
      指人工呼吸时发生呕吐,口腔及喉部有胃内容物残留,致吸入物堵塞引起的气道痉挛、肺通气障碍、SpO2不升。
1.2.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²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初期复苏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心肺复苏初期有效给氧的重要性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有效通气是心肺复苏的重要步骤,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环节。心肺复苏初期快速辅以高流量给氧,在最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动脉血氧含量、提高肺泡氧浓度,在心排血不足情况下增加组织供氧,提高心脏氧合血灌流,改善低氧状况,提升抢救质量,提高复苏成功率。
3.2声门前输氧的解剖学基础
      心肺复苏的基本措施首先是开放气道。由于上呼吸道是一个不规则的肌性管道,特定情况下咽腔肌肉组织结构容易松弛、塌陷,尤其在患者意识障碍时易出现下颌松弛、舌体后坠、软鳄下垂,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即咽腔阻塞),有时仅靠托下领维持上呼吸道通畅往往效果不佳。插入口咽通气管能预防舌后坠,保持持续有效的气道通畅,并减少了从口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改善通气;经口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高流量声门前给氧,可迅速缓解机体低氧与二氧化碳蓄积。
3.3口咽通气管-鼻导管声门前给氧与呼吸囊面罩加压给氧的比较
      心肺复苏时常需实施多项急救措施,以往对于舌后坠采用举头托颌法,急救人员须抬高患者下颌确保气道开放,同时将面罩扣紧面部以防漏气并挤压球囊,占用急救者双手,长时间托下领又费时费力,常常不能有效地开放气道而导致通气不充分,挤压气囊时会漏气;使用口咽通气管-鼻导管通气,无需急救者托下领挤压气囊,为下一步胸外心脏按压、使用急救药物提供人员。简易呼吸囊-面罩加压通气时如果气道开放不好,或者通气量过大、流速太快,可造成部分气体进入胃内产生胃胀气,出现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不利于呼吸道管理,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呼吸窘迫症状,直接影响复苏成功率;安置口咽通气管后,由于气道畅通,呕吐时胃内容物借助胃壁收缩、胃内高压能顺利排出,并能通过管腔迅速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率明显下降。口咽通气管-鼻导管声门前给氧操作简便、不需特殊器械,急救人员只要掌握要领,经过几次训练即能在数秒钟内成功完成。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SpO2上升时间快、胃内容物误吸率发生低、初期复苏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