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强化模拟训练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效果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每一位临床医师都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是急诊医学的教学中最关键的课程。不仅要求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落实到临床实践能力上。心跳呼吸骤停是突发事件,此类临床病例无法预先准备,其救治过程中的CPR几乎不可能有医学生观摩和见习的机会,并且抢救现场也不容出现教学场景,因此心肺复苏一直是临床教学难题。为了不影响患者的安危又能保证教学效果,医学教育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模拟器具,这种模拟训练能够使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抢救过程,纠正不规范操作,取得良好效果。但仅仅一次的训练可能不足以加深印象,本研究旨在观察强化训练的效果,为急诊医学教学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至2011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实习的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2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通过模拟人进行CPR训练并进行第1次考核,然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两组年龄及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第一次考核一个月后再应用模拟人进行训练一次,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课堂基础理论回顾+多媒体演示课件观看+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练习),至实习结束时进行第2次考核,记录成绩。

1.2 培训内容  以2010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指导,规范地培训理论知识,包括环境评估、判断意识、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摆放体位等项目。然后应用模拟人进行技能培训。整个过程又分为两个环节,单项技能操作和模拟程序综合演练。学生先反复进行单项技能操作的训练。接着从模拟人系统中自带的心肺复苏训练程序中选取不同的临床场景,将学生分成7组,每组4~5名,轮流承担抢救指挥、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电除颤、输注药物等不同任务,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模拟演练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心肺复苏的全过程。操作结束后,老师进行讲评,特别是针对模拟演练失败的操作,在全体学生中展开讨论。

1.3 考核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估  技能操作考核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项技能操作考核,重点考察学生有无掌握操作要领,能否合理使用相关仪器和药品;另一部分是心肺复苏模拟程序的综合演练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能否作出正确的病情判断,抢救措施是否及时有效。现场统计出学生单项技能操作及心肺复苏模拟程序的通过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第一次模拟训练后单项技能及综合演练考核情况  两组学生经过首次模拟培训后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电除颤等单项技能考核通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指挥抢救、判断现场情况、团队合作及制定抢救措施等综合演练考核通过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2 两组学生实习结束时单项技能及综合演练考核情况  实习结束时,实验组学生单项技能考核中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电除颤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脏按压考核通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学生综合演练考核指挥抢救、制定抢救措施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判断现场情况及团队合作考核通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CPR作为临床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教学中既要讲清理论问题,又要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模拟情景进行动手操作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急救模拟训练能很好地模拟各种临床环境,非常适合用于CPR的临床教学。但如仅进行一次训练,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记忆会逐渐淡化,如再进行一次强化训练,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经过第一次模拟培训后单项技能及综合演练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模拟训练后即刻效果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而实习结束时,实验组学生单项技能考核中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电除颤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按压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强化训练能够加强学生记忆,加深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CPR作为临床基本急救技能,医生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猝死患者的复苏效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正确熟练的CPR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作为医疗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培训医务工作者熟练掌握CPR急救技术,并且定期更新。将人体模型应用于医学教育工作中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CPR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情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CPR的情景中,加深学生对CPR理论的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通过反复实践加深认识,提高操作技能,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实验组学生综合演练考核指挥抢救、制定抢救措施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判断现场情况及团队合作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强化模拟训练能使学生重温理论知识,在指挥抢救及制定抢救措施方面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知识理解。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教师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教师方面的。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CPR是一项操作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因此在理论的教学方面时间不宜过多,应把时间放在强化心肺复苏术的各项操作上。遵循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设计让学生熟练掌握又能够深刻记忆的教学方案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目标。通过采用强化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在CPR时团队合作精神,在开展急诊医学生CPR技能培训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