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输入城市的风险隐患及应对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中旬发生以来,很快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所致的局部暴发,发展到武汉市内的社区传播。由于恰逢中国农历春节,人员流动性很大,疫情从湖北省迅速扩大到我国其他地区。广州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累计报告的339例病例中,有199例为湖北直接输入,有92例为接触了湖北输入病例后续发感染。国内上海、深圳、重庆、温州等城市也正处于输入疫情的紧急应对状态。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输入城市的风险隐患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疫情态势,提出了应对建议。
1.  疫情输入带来的风险隐患
1.1  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疫情的叠加   目前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广州、深圳、温州等南方城市于2月底进入季节性流感的流行高峰期,预计会持续到7—8月。这就意味着人群中会有更多的发热病例,其中一部分是新型冠状病毒,一部分是流行性感冒。而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与新型冠状病毒颇为相似,两种病毒的叠加效应会造成病例的甑别难度进一步增大。如果发生合并感染,则有可能造成病例临床表现更重,病程更长,给临床救治带来压力。
1.2  占用本地的医疗资源  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为例,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中有七成以上来自于省外其它地区。一个城市医疗体系中负压病房、能有效诊疗呼吸道传染病的ICU始终是有限的,大量的外地输入病例,首先占用了当地的重症监护资源,当本地病例出现时,很有可能引起医疗资源紧张危机。
1.3  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难以防范   广州市数据显示,超过10%的病例早期仅仅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无任何临床症状。这类病例,如不通过主动的实验室检测排查,无法从人群中及时甄别。无症状感染者始终以一定比例隐匿在人群中,其作为传染病源对公共卫生防疫的挑战更大。
1.4  流入地区有可能成为病毒向外扩散的中转站   在广州、深圳、温州等城市,都显示病例输入后继发了本地人际传播的特点。这些重点城市,人口构成复杂,人员交流频繁,很难通过简单的“封锁”确保每一个居民足不出户。通过人口的流动,又有可能将疫情扩散到其他地区,甚至跨越洲际,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些城市发挥了病毒扩散蔓延的中转作用。事实上,这样的风险始终存在,而且防范的难度极大。
1.5  引起输入城市居民心理的恐慌   大量疫情高发地区人员的输入,加之早期病毒传播力强、病死率高,网络、媒体大量关于人际传播、聚集性疫情以及疾病死亡等负面消息的报道,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居民心理造成恐慌,各种抢购防护口罩、消毒剂等行为、囤积食物行为以及互相指责个人卫生防护不到位等行为会进一步加剧,进而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2.  防控建议
2.1  加强疫情研判,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评判一种新型病毒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最重要是取决于病毒本身的致病性,即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2009年新型流感病毒H1N1流行初期,由于对该病毒尚不了解,且早期传播速度和病死率较高,整个社会采取了参照SARS防控的严格措施,如从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抵穗后实施14天的隔离监测。当疫情进一步发展,显示该病重症比例和病死率与季节性流感无显著差异,政府及时调整了防控策略,降低了传染病管理级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同样要加强评估。目前数据显示,人群感染后,多数病例呈现普通型;部分数量的病例仅仅呈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无肺炎表现。这提示,人群的整体防控策略需要及时调整。
2.2  强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方便基层操作   及早研发出整合新型冠状病毒以及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试剂盒,且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广泛使用,让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像季节性流感一样方便快捷,进一步强化可疑病例的排查力度和时效,及早发现病例、及早隔离、及早救治,最大限度降低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
2.3  实施流入人员分类管理,实施精准防控   一个城市的防控资源始终是有限的。对于流入人口无差别对待,不问“出处”的一刀切,均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疫情防控力量的削减。因此,需要对流入人员来自的地区以及流入地区的实际情况分类管理,综合评估,制定不同区域、不同流行水平和特点的分类指导防控措施,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2.4  以事实为依据,探索输入人员隔离策略   根据广州市疾控中心掌握的数据,95%以上的密切接触者是被隔离后的第3-7天发病,少数病例在第7-14天或者更长时间出现症状。因此,笔者建议,对于人群的隔离方式可以考虑采用分段式管理。第1-7天实施集中隔离,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标本(包括咽拭子和肛拭子)进行检测,均为阴性且无呼吸道症状者,于隔离期满7天解除集中隔离;第8-14天实施居家隔离,由社区每日随访隔离者的健康状况,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14 天后,做好个人防护可正常工作和生活。
2.5  多部门信息共享,继续强化社区防控   各地要及时掌握疫情高发区人员的流入状态,强化信息共享,通过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将信息快速传递到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动员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确保人员追访到位、管理到位。
2.6  强化人文关怀,促进民众心理健康   要从政府层面,针对患者、被隔离人员、接受健康管理人员、疫情防疫人员、复工人员等出台人文关怀指导性意见,强化措施的落地实施,帮助不同群体免除后顾之忧。要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为受影响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干预,培育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